第四章 明之君主集權
會考試題一覽
年分
|
試題
|
佔分
|
1986
|
試從宰相權位、地方行政及監察三方面比較宋太祖及明太祖之集權政策。
|
18
|
明太祖推行集權政策的影響。
|
9
| |
1988
|
舉出五項明太祖厲行君主集權政策的措施或手段。
|
15
|
明太祖及明成祖所行君主集權政策對日後明室內政的影響。*
|
12
| |
1990
|
朱元璋即位後厲行君主集權政策的內容。
|
15
|
1997
|
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措施。
|
15
|
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政策所產生的流弊。
|
6
|
*明成祖現不入課程範圍。
試題分析
1986
|
1988
|
1990
|
1997
| |
君主集權原因
| ||||
君主集權措施
|
(
|
(
|
(
| |
君主集權影響
|
(
|
(
|
(
| |
宋、明比較
|
(
|
答題示例
示例一 試述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措施。
元末群雄中,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,推翻元朝暴政,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。他為了鞏固政權,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。現將其詳情列述如下:
廢除宰相: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謀反,廢中書省,罷去宰相,其規定以後的君主不可設立宰相。自此,全國政務由六部總管,直接向皇帝負責。其後,太祖以政事繁重,輔弼無人,乃置殿閣大學士,以備顧問。
設立三司:明太祖於地方推行行省制,設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擦使司及都指揮使司,分掌各省民政、刑法及軍事,使地方三權分立,各不相屬,直隸中央。此舉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,有助鞏固君權。
加強監察:明太祖在中央設都察院彈劾百官,為最高監察機關,又設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。地方上,他派遣十三道御史巡視地方官吏。此外,更設立錦衣衛,負責偵察臣民,捕殺叛逆,對付異己,由太祖直轄,成為天子耳目。
分封諸王:元亡,元順帝北走,元蒙力量仍然存在。於是,明太祖重行封建,先後分封兒孫二十五人於各地。諸王各擁軍隊,一部分鎮守邊疆,鞏衛國防,其餘則駐守內地,以屏藩王室。
與文字獄:明太祖出身寒微,粗通文墨,且秉性猜忌多疑,往往在臣下奏章中斷章取義,每以字句之疑,羅織成罪,掀起獄案,濫加殺戳。太祖乃藉此壓制文士,提高君威。
誅殺功臣:明太祖深恐功臣位高專橫,跋扈難制,是以每每借故誅殺功臣,元勳宿將極少倖免,功臣如李善長、徐達等均遭殺戮。
凌辱大臣:明太祖規定,大臣覲見必須跪對。若有忤旨、偶有過失或觸怒君主者,即施以廷杖、鞭笞之刑。
以上種種集權政策,的確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。不過,此等政策也有弊端,令明代的政治更形黑暗。
示例二 試分析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政策產生的流弊。
元末群雄中,明太祖朱元璋脫穎而出,推翻元朝暴政,再次建立了漢族政權。他為了鞏固政權,乃推行君主集權措施。可是,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政策也引致了很多流弊。現簡述如下:
宦官亂政:太祖廢宰相,令軍國大權集於帝王一身。在國事繁重和君主輔弼乏人的情況下,賢明之君主尚能應付;倘若繼位的君主昏庸無能,宦官便有機會干預政事,令明代朝政敗壞。
宗室之亂:太祖恢復封建,給予諸侯王地方政治、軍事及財政大權,引致後來宗室諸王擁兵跋扈,導致明成祖「靖難之變」及多次骨肉相殘之禍亂。王室變亂,自然影響國家穩定。
政風因循:太祖厲行君主集權,恣意殺戳及羞辱大臣,大大摧殘士氣。大臣地位地降,動輒得咎,故大多因循苟且,不思進取。另外,錦衣衛之濫權捕殺,亦令朝中大臣士氣萎靡,人才凋零。
國無善政:太祖種種君主集權政策,一方面壓抑臣民,另一方面提高君威,加強君權。帝王權重,於是國家興亡全繫於君主一人之手。明成祖以後,嗣位君主多無政治上的才能,難以治國,故明代內政漸趨衰落。
由此可見,明太祖的集權政策,雖然有助鞏固君主地位和穩定政治局勢,但是也令明代的政治更形黑暗。
資料整理
試從宰相權位、地方行政及監察三方面比較宋太祖及明太祖之集權政策。
比較項目
|
宋太祖
|
明太祖
|
宰相權位
|
太祖分割相權。_____________掌民政,「正相」為____________________,「副相」為____________。____________掌軍事,長官為____________。財政歸__________管理,其長官為____________。宰相無權
|
太祖以宰相_____________謀反,廢中書省,罷去宰相,其規定以後的君主不可設立宰相。自此,全國政務由___________總管,直接向___________負責。其後,太祖以政事繁重,輔弼無人,乃置________________,以備顧
|
過問國家的軍事及財政。三者直接向_______負責。(____________稱為「政府」,___________稱為「樞府」,二者合稱「二府」。______________為宰相,____________則稱「計相」。) 三者互不統屬,使宰相權力大減。
|
問。
| |
地方行政
|
在州、縣之上設十五路,有帥、憲、漕及倉四______________,分掌地方政務,全由中央委派。
知州管一州之__________,另設___________監視牽制知州。地方政令須由通判副署,方能生效,通判又可直接向中央舉報州內各事。
此外,州之軍事由______________管轄,財政由________________管轄,知州無權過問。通判、權知軍州事及轉運使三者皆由文人出任,規定_____年一調,本地人不得在本鄉為官。
|
明太祖於地方推行行省制,設_________________、提刑按擦使司及__________________,分掌各省________、________及軍事,使地方三權分立,各不相屬,直隸中央。此舉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,有助鞏固君權。
明太祖重行_________,先後分封兒孫二十五人於各地。諸王各擁軍隊,一部分鎮守邊疆,鞏衛國防,其餘則駐守內地,以屏藩王室。
|
監察
|
分設獨立的台諫,提高台諫的權力,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來監察彈劾文武百官,直接向皇帝負責,並有「__________________」之諭。
|
明太祖在中央設____________彈劾百官,為最高監察機關,又設____________________監察六部。地方上,他派遣十三道________巡視地方官吏。此外,更設立____________,負責偵察臣民,捕殺叛逆,對付異己,由太祖直轄,成為天子耳目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